近日,2023第十五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也在奥帆中心璀璨开幕。据了解,自8月11日至20日,将会推出帆船赛事、海洋休闲旅游、文化活动仪式、奥林匹克帆船文化交流、帆船与海洋产业、帆船普及等六大板块“九赛一营”30项赛事、交流、文体、商贸、会展、普及活动,以时尚帆船运动点燃夏日青岛激情。
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是青岛的名片,更是青岛发展海洋旅游的底气。一批“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最美海岸线”“最美步行道”“最美海水浴场”等网红打卡点,一批城市音乐角、研学旅游基地等,将使青岛这座“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更具魅力。
今年暑期游高温频发,滨海游、避暑游成为选择。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46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45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5718亿元。海洋传统产业实现平稳发展,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智能、绿色和深远海养殖稳步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22年增加值达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东滨海旅游强劲发展态势
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让广东滨海旅游一直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已经达到3581亿元,位居第一。
6月以来,广东省旅游接待人次呈显著增长趋势,成为国内最热门的出游目的地之一,滨海玩水深受年轻人和亲子家庭的欢迎。
数据显示,6月10日以来,包括深圳、珠海、湛江、阳江、茂名等广东沿海城市的旅游订单量相比2019年同期普遍增长超70%以上,惠州和汕头旅游订单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1倍,汕尾旅游订单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3倍。外省来广东滨海的游客中,80后和90后游客占比超过80%,亲子家庭占比超过30%,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城市的省外游客占比较高。
各大滨海景区中,下川岛王府洲旅游度假区、东澳岛、上川岛飞沙滩旅游度假区、北洛湾风景区、大梅沙海滨公园、月亮湾滨海度假区、中信金沙湾、合正东部湾旅游度假区、十里银滩、鼎龙湾等滨海旅游景区受到游客欢迎。
为了丰富游客的滨海游玩体验,广东各目的地和景区也不断开发与完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与游玩产品满足暑期旅游旺季。
在珠海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中,万山群岛中的东澳岛是近年的一颗明星,已经成为广东高端海岛旅游的代名词,成功创建4A级景区。景区所在的万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万山镇在精品景区打造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5月,万山镇海岛旅游收入累计7974万元,同比增长194%;海岛旅游人数累计106131人次,同比增长185%。出游人数及旅游综合收入已超越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该镇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为牵引,大力推动海岛高端旅游规模化发展。
该负责人介绍,以“休闲、蜜月、亲子、研学”为主题,结合时下潮流及游客需求,他们正在打造海岛色彩浓厚、个性鲜明能够满足游客猎奇、喜新的心愿。使游客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地体验独特的海岛文化。
近年来景区新增一系列供游客网红打卡点。例如:环岛路小王子彩绘墙、馨漫花径夜间灯光氛围、海洋科普馆、婚拍基地、研学实践基地、万觅书店、蜜月公园、星星花廊、夜间集市、露营基地、潜水教学考证培训等。同时重点组织好山地马拉松、国际海钓等体育赛事,做强民俗文化品牌精品,形成一个立体的海岛文化旅游效应。
在湛江,拥有16公里黄金海岸线的鼎龙湾景区,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文化、教育、购物、美食、健康疗养于一体,正成为广东满足游客一站式游玩的滨海目的地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可以感受海滩美景;畅玩德萨斯水世界;体验空中飞行、沙滩摩托艇、海上秋千等游玩项目;品尝海鲜、网红小吃、异国风情美食。”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鼎龙湾情人沙滩风情街左侧,向海中央延伸300米的海之角栈桥,现已升级改造为更易拍出靓照的天空之境,这里是观海及拍照的胜地。这里还能体验海上秋千,面朝大海,向着天空出发,翱翔于海面,是游客不容错过的打卡胜地。
即便如此,广东大部分滨海旅游产品并算不上高端。在旅游市场拓展力度上,相比一直独占中国滨海旅游高端市场最大份额的海南,广东当前的旅游营销主要通过企业主导,景区、旅行社单打独斗的状况普遍存在。
目前,广东滨海旅游产品普遍着力于传统滨海要素,对于海鲜美食、浪漫氛围和海岛度假活动等市场高端需求挖掘不足,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不匹配,某些地区缺乏自身特色甚至同质化、碎片化、单一化等现象,像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体验式的娱乐项目开发总体供给不足,精品化的滨海度假酒店数量相对偏少。如何对高端滨海度假游客,以及省外、海外游客形成较大的吸引力,是广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并解决的迫切问题。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海洋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邮轮“魔都号”正式出海试航
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近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解缆离开码头,开始首次出海试航。按计划,“爱达·魔都号”将分别于7月和8月进行两次试航。
“爱达·魔都号”总吨位达13.55万吨,拥有2826间舱室,可容纳6500多人。6月6日顺利出坞后,在试航前完成了艏侧推设备码头系泊试验、瘫船试验、失电试验等一系列试验,试航前全船内装区域也已达到亮灯状态。
6月25日,经过多部门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爱达·魔都号”圆满完成了3台艏侧推设备码头系泊试验工作。此次侧推设备调试为3台设备联调,最终设备正式运行到报验完成总计用时6天。
据介绍,瘫船试验与失电试验均为船检规范项目,是最典型的船舶应急状态下的功能测试。两项试验涉及全船设备运行,特别是主推进器的快速恢复功能,可保证船舶在海上的航行安全。
首次试航为期9天,重点验证航行系统、推进系统、燃油输送、压载水处理、操纵性航行性能等涉及规范取证的关键系统及技术指标,同时提前开展各分系统及全船振动噪声内测,为第二次试航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船舶方面表示,“爱达·魔都号”的成功制造,实现了国产大型邮轮领域“零”的突破,也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协调好人与海洋的关系、科学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人海共生,促进人与海洋共同发展。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海洋生态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海洋生态的客观规律,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以海为壑,要在人海共生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实现共同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在更大的背景下实现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
挖掘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海洋养殖、海洋旅游、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油气开发与沿海石化、海洋生物产业……立体多元化的海洋开发利用展现了一幅全新场景。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46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45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5718亿元。海洋传统产业实现平稳发展,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智能、绿色和深远海养殖稳步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22年增加值达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在近浅海上做“减法”,在中远海上做“加法”,在综合开发利用上做“乘法”,海上立体开发与陆海统筹,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子。
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沿海地区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势在必行。从全球发展的趋势看,走向海洋是大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途径。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海洋养殖为例,空间发展格局正在改观:从沿海滩涂到深海养殖,从近海作业到远洋开发,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建设正在推进。
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建设海洋强国,我们需要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如今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2023-2028年中国海洋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